(上海交大医学部新院长任本科生“班导”)
上海交大医学院十多位学术带头人将与学生“亲密接触”
在一些高校,一个研究生导师带十几个、甚至几十个研究生,师生每月见一次面已算“频繁”。还有不少高校,本科生少有机会在课堂上见到学术带头人,课堂之外更难接触名师。
但上海交大医学院昨天冒出了新鲜事:新任院长、“973计划”首席科学家陈国强当上了本科生的“班导师”,开始带一个30人的临床五年制班级。陈国强承诺这不是作秀,并当场给本学期剩余的两个半月排了4次班课活动。目前,院内已有5名身为学术带头人的教授报名当“班导”。
上海交大短信邮件随时发
昨天下午4点,在交大医学院新教楼709室,陈国强与2009级“临床五年3班”学生开始了首堂班课。师生都围坐在长桌周边,班长先给院长戴上一枚“班章”。“只要我一直在这里工作,就陪你们到毕业,”陈国强开场白便说,“从此不要叫我陈院长,叫我‘陈导’,如果愿意,叫‘强叔’也行。”他当场公布手机号码和电邮地址,希望学生们随时发短信或邮件,并保证及时回复,或者当面约谈。
陈国强坦承,作为行政和科研负责人,每周带班上课并不现实,但每月一次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。他还安排了“副班导”,一位自己带出的医学女博士。他有备而来,为学生们制订了本学期“班导课程表”——第一次班课之后,下一次班课由“副班导”放录像,内容为陈国强自述成长历程;第三次班课,陈国强到堂答疑解惑,“可以是针对我个人的问题,也可以是共有的疑惑”;第四次班课,陈班导请院里的80岁以上老专家来客串交流;第五次班课,全班一起去松江阳光康复中心看望康复病人,“体验一下什么是幸福和快乐”。
陈国强了解到班里刚收了班费,每人20元,于是从自己兜里掏出几百元,交给生活委员:“我收入还可以,搞活动的钱,我先出点。”
上海交大医学部全班学生被问倒
陈国强在医学界人称“鬼才”,他带教研究生多年,发现研究生最大的问题在于“提出问题的能力差”。“如果不会提问,就不会解决。”究其原因,本科教育阶段,学生就普遍存在死记硬背、以教科书为纲、只求标准答案的现象。
交通大学首堂班课上,这一点便得到“验证”。陈国强发问:“大家都上过生理课了吧,那么我要问,红细胞的寿命多长,白细胞的寿命多长?”学生们忙搜索自己脑中关于血细胞那一课的记忆……陈导公布了答案“红细胞120天,白细胞7天”。“那么,为什么没有细胞核的红细胞反而比有细胞核的白细胞,能活得更长?”无人能答。
陈国强希望本科生学会思考,而不仅是学会知识。他建议找一篇影响因子高的全英文学术论文,全班学生花半年来精读,之后再进行讨论。他认为,即使其中的理论知识不可能全懂,但其中的思维方式、逻辑方法是可以理解的。“打破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围墙,只要他们日后成为创新人才的‘成材率’提高10个百分点,我这个‘班导’就值了。”
交大医学部“太忙”导师不要来
10月29日,交大医学院网站首页发布了实施班级导师制的倡议书,昨天开始接受报名,马上有来自肿瘤分子生物学、病理生理学、免疫学等不同学科的5位导师填好了申请表,其中不乏“海归”引进人才。
据学校学生工作部介绍,“班导制”从今年大二在读生中开始试点,共有13个班级,每班30至60人不等,均配备一位高水平“班导”,与原有的年轻专职辅导员“双师联动”。作为带头人,陈国强强调,不会让那种平时“太忙”的导师成为“班导”。目前,全院有海内外学术带头人(PI)40名左右,将从中选择约三分之一的导师。
作为长效机制,每学年将组织班级30%以上学生对“班导”工作情况进行座谈、评价,考量其实际工作态度、情况和效果。事实上,“积极参与教学活动”已列入医学院PI们的考核内容之一。(育路教育网搜集整理)
扫描上面二维码,微信咨询
落户咨询热线:13671738356
咨询热线
13671738356